根據panjiva research於6/4指出,拜登當選後宣布減輕與同盟國的緊張局勢, 美國國內生產商萬利多(Manitowoc Co)提出請願,控低價移動式起重機的進口增加,和外國競爭對手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,已損害美國的移動式起重機製造業。而美國商務部也針對此案,向來自奧地利、德國、日本的供應商,包括Liebherr和Tadano,發起232國家安全調查。
幾乎在同個時期,六月份的美國的進口量萎縮。第三季的運輸量較去年同期相比萎縮39.9%,前一季更是因疫情影響萎縮了50.7%。雖然10月的運輸量表現明顯地比起9月來的好,但與去年相比,仍低了半成(58.3%),多數進口來自德國,10月底往前計算的一個年度中,占了高達92.3%。
美向各國進口比例
美仍與同盟國徵取關稅,雖其中貿易擴張法232條所涵蓋的鋼鐵、鋁產品之加高關稅可能會被移出,但以關稅作為貿易戰略的用途可能仍會繼續下去。尤其拜登曾聲明:「我不會馬上做任何改變,關稅的部分也是。」
而關稅的提高也有效的抵制中國的出口產品移入。根據Panjiva顯示,在2018年開始實施關稅徵收後,從中國進口的四類關稅較2017年同期10月下降了23.8%
進口產品也有不同類型的關稅,列為4A級的產品關稅原先設定為15%,之後根據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削減至7.5%,這次下降了17.9%;而關稅為25%的1-3級的產品則下降了27.5%。
美對中國徵收關稅之變化表
關稅的範圍已跟生活中的用品密不可分,但隨著進口涵蓋工業製成品與消費品的第三類進口品,關稅較去年同期10月上升了9.7%。而第二類進口品則因疫情導致醫療用品及家用防疫用品需求上升,而部分攀升了21%。
第三類進口品的運輸量增加
1. 大型吸塵器的運輸量上升17%,較去年同期10月表現進步了75.2%根據數據顯示,其中也包含進口商Bissell mayu 因港口壅塞而無法完成所有運送訂單。
2. 另一個則是pc電腦的零件印刷電路板的進口量上升了86.1%,隨後本年度第三季便成長了83.1%,由於鴻海、緯創等進口商增加了出貨量。但這也會連帶有負面效應影響到台灣,台灣的進口在第三季上升15.4%之後,便於10月下降9.3%。
請問你對美國市場商情有何看法? 請留言告訴我們。